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3-9082(2014)07-0254-01
伴随社会的飞速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范畴逐步拓宽,内涵日益扩大和健全,以刚性管理为特征的管理模式日渐凸显其不足, 以人为本的柔性管理模式应运而生。
1、柔性管理的特点
“柔性管理”的最大特征在于它主要不是依赖外力(如上级的发号施令),而是依赖人性解放、权力平等、民主管理,“柔性管理”和“刚性管理”是相对应的,刚性管理强调遵守和服从,具备不可抗拒的特点,多以“规章规范为中心”,凭着规范约束、纪律监督、奖惩规则等方法对学生进行控制、管理柔性管理则“不可以仅靠制定几项规范、规定几条纪律就能达成的它既要控制,又不声色俱历,既要控制,又要自然而然、自觉自愿;既要控制,又不违背心理和行为规律”柔性管理是符合组织价值观下的自我约束、自我改变,但,并非要抛开学校的所有规范。柔性管理是以刚性管理的一些内容为首要条件和基础的,可以想象,没规章规范约束的组织势必是无序的、混乱的,柔性管理也势必丧失其立足点,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柔性管理是刚性管理的“润滑液”,是刚性管理的“升华”
2、研究柔性管理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的意义
1.有益于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拓展
高职院校学生工作广泛采取刚性管理模式,监督#约束#强制与惩罚等方法,忽略学生的感情及尊严,压制了学生的个性进步,妨碍学生革新能力及自主意识的培养,严重干扰了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水平及成效。因此,高职院校学生工作需要构建出较为人性化的,利于师生关系进步的柔性管理模式。
2.满足社会对高技术#高情商人才的需要
而今经济进步快速,社会角逐异常激烈,怎么样培养,如何培养优质的高职学生,是眼下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高职院校的教育宗旨应该是培育出具备创造性、能动性、灵活性的新一代的大学生。会融会贯通、有责任感、懂礼貌、有团队协作精神等,非常显然,单纯依赖刚性的管理办法,非常难达到这一需要,所 以 引 入 柔 性 管 理 势 在 必行。
3.符合当代大学生的群体特点
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呈现出分散化、多样化,思想有隐蔽倾向,除此之外,大学生处于青春期,思想未成熟,需要面对学习、生活、交友、感情与职业等生活考验。柔性管理不只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化进步,重视了文化关怀,并且关注了学生的情感反应及内心需要,符合了学生身心特征与价值观念的变化。
3、柔性管理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达成
1.树立“以生为本”理念
柔性管理是以人为中心的人性化管理,通过对学生推行人性化教育、个性化培养,达到隐性育人、环境育人的成效。因此,管理主体要充分认识到推行柔性管理的内涵和必要性。树立“以生为本”的思想,要尊重学生的人格,理解学生的差异,宽容学生的错误,重视学生的参与,更多地给学生以信赖、勉励、提醒,增强学生的信心和收获欲望,突出学生在管理中的主体地位与用途,鼓励学生对学校的各项教育工作进行方案考虑,强调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自我评价、检查、监督、控制和调节,从而保证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勉励”功能的有效发挥。
2.革新学生管理工作模式
为适应年代的进步,提升学生工作的实效性,大家要打造一套具备年代特征,科学、合理、完备的学生工作模式,使柔性管理发挥整体功能。第一要运用柔性管理的思路。高职生个体差异大,可塑性强,教育工作者要依据状况的变化,相应地调整管理方案,不断变化教育方法,以达到最好的教育管理成效。第二要拟定柔性规范。有了柔性规范就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发展的革新精神,使高职生形成以一同价值观为核心的年代精神,同时用这种年代精神来融合学生的理想、信念、作风、情操。第三要设立柔性目的。柔性含有全能的意思,既具备适应不同状况的能力,又含有坚强、韧性,忍受变化带来的负而影响的能力。
3.创建和谐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独特的环境或整体精神,是联系和协调学校所有成员行为的纽带。好的校园文化构成了学校存活和进步最稳定、最有活力的基础,对于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句心力和持久力,保证学校行为的合理性,推进学校的进步具备要紧有哪些用途,它是学生工作进行柔性管理的支撑和保障。大学生对校园文化的认可度越高,个体发挥的能力就越大。作为学生管理职员,特别是辅导员,应当积极引导学生对学校的进步前景、进步方向和目的有一个相对统一的认识,使得学生可以理解、同意、认可,并且将这种认识内化为我们的行动。
4.优化管理评价体系
在高职学生工作中不断优化管理评价体系对提升管理成效有着要紧的意义。从评价主体看,要从以他评为主转向以学生的自评为主与自评与他评的结合;从评价对象看,要从“唯智育”评价转向对综合素质的评价,从侧重常识和技能评价转向侧重认知态度、革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评价;从评价标准看,要从以共性标准为主转向以个性标准为主与共性标准与个性标准的结合,从静态评价转向动态评价;从评价办法看,要从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的离别转向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的有机结合,从以常模参照测试为主转向多种办法的综合运用。
结束语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者也要了解地认识到,在学生管理中主张柔性管理并非为了取代、否定刚性管理,这两种管理模式虽然在外部特点上有所不同,但它们在达成学生管理目的的本质上是一致的。柔性管理实质上是刚性管理的健全、补充,是在拥有刚性管理框架的基础上,管理思想和管理办法的升华,二者相辅相成、刚柔并济才是现代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所追求的理想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