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的革新与构建

点击数:309 | 发布时间:2025-08-07 | 来源:www.cswhi.com

    中图分类号:B844.2 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方位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强化体育课和课外训练,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关于进一步加大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教社政〔2005〕1号)文件指出,要“加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德育为首,以学为主,健康第一”是相辅相成、并行不悖的,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目前形势下,大学生面临学业、就业、婚恋、经济等多重重压,更容易产生心理疾病。在高等教育强调“内涵式进步”和“服务需要、提升水平”背景下,切实加大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艰巨任务。目前,国内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还处于探索阶段,仍然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弱点”,尚需打造一套适应大学生心理特征的、有效的工作模式。本文以A大学为例,提出新时期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二三四”工作模式,为新时期加大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1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

    某区域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情况的调查统计剖析结果和其他文献资料表明:大学生群体中70%以上的学生基本拥有现代心理健康观念,大约30%的学存活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其中仅有不到10%的学生想找心理健康咨询职员和辅导职员交流心理疾病 [1]。现在国内还有多项类似研究,其结果基本一样[2][3]。

    就A大学历年的心理健康咨询近况察看状况来看,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分为两种状况:一方面,少数学生在进入高校前就已经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甚至心理问题,他们在新生入学教育期间拓展的心理健康测试中刻意去回避一些问题,致使没准时知道和发现。其次,大学生当中广泛存在环境适应、情绪管理、人际交往、婚姻恋爱、就业择业等问题,主要集中在恋爱婚姻、环境适应、学习重压、就业重压等四个方面。

    2 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新时期高校应看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把培养既具备尖端的科学文化常识又具备健康心理素质的研究型人才当作主要任务来抓,并高度看重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

    2.1个体差异较大

    大学生群体的个体差异大,职员结构复杂。除去入学前具备的学业背景、家庭状况、人格风韵等方面的差异外,学生个体间的年龄、情感情况、社会历程方面的差异尤为显著[3]。这类差异势必带来心理素质上的显著差异,使得大学生在认知时对于自己在群体中的地方模糊,定位不准,盲目比较,陷入心理危机。

    2.2筛查不够彻底

    一是高校用于心理健康测试的方法或用的量表在有效度上存在一些问题。在对有心理疾病的学生进行跟踪回访的基础上,发现有学生在入学前就存在肯定的心理疾病,但在入学心理健康测试时却没被筛查出来。二是录取政策原因,即使学生心理健康测试结果显示出有问题,高校不可以因此作为不予录取的原因。

    2.3专业力量不足

    高校现行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是基于当时承担的工作任务少,工作对象为少数心理疾病学生而打造的。目前,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象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不只要面向少数心理疾病学生,还要面向全校的学生拓展工作。致使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业队伍力量不足,没针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专题研究,也没足够的专业力量指导学生拓展一些常规性、平时的心理健康保健活动。

    2.4教师意识淡薄

    教师忙于教学、科研,大多数教师无暇顾及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校、院两级每学年组织拓展教师进行心理健康常识培训,但不少教师却不想参加培训。对此,学校尚无明确的、行之有效的约束机制。

    3 我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的革新与构建

    近年来,A大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上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采取了一系列行之好办法和手段,渐渐构建起了围绕“培养学生完善人格”的目的,提供规范与职员“两个保证”,依赖辅导员、学业导师、同伴互助心理委员“三支队伍”,依托培训、活动、排查和干涉“四个载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获得了显著效果。

    3.1围绕一个目的:培养学生完善人格

    努力做到让大学生在轻松、自然、活泼的环境中形成正确的心理健康意识、学会必要的心理调适办法,优化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自助能力和承受挫折能力,使广大大学生展示内心深处的幸福感和正能量,用美的心灵绘就锦绣生活。

    3.2提供二个保证:规范与职员

    (1)提供规范保证。学校制定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规范或文件,从组织机构、工作内容、危机干涉等方面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职责、内容等进行了规定和明确。

    (2)提供职员保证。一方面充分依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教师拓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咨询、培养和危机干涉等工作,其次充分依托辅导员、同伴互助心理委员帮助拓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3.3依赖三支队伍:辅导员、学业导师和同伴互助心理委员

    (1)依赖?o导员。对辅导员进行专业化、系统化培训,使之学会基本的心理学常识和方法,在学过生日常教育与管理过程中运用心理学办法帮助学生处置心理上的困惑,从而达成“大心理疾病化小、小心理疾病化无”。

    A大学学生工作部于2012年组织辅导员参加了国家心理健康咨询师的培训,其中有16人通过国家心理健康咨询师二级的考试。他们业已成为各学院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干涉和拓展活动的要紧力量。
    2013年,学校一方面与社会心理健康咨询职业培训中心加大合作,为已获得国家二级心理健康咨询师资格证的辅导员增加现场实习的环节,积累实践经验,通过很多实践、自我体验与督导,积累心理健康咨询的经验。其次继续组织对未获得资格证或新上岗的辅导员进行培训。通过加大对辅导员的培训,有效弥补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专业力量不足的问题。 (2)依赖学业导师。充分发挥学业导师育人的首责用途。结合导师遴选和考核管理,进一步明确落实学业导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最重要责任,需要导师树立加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要知道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理念,主动参加校、院两级组织的培训,学会肯定的心理健康教育常识。

    (3)依赖同伴互助心理委员。面向所有班级、系部设立学生心理委员,通过培训、指导、讲坛等方法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常识水平,充分发挥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层互联网用途。

    “朋辈”含有“朋友”和“同辈”的意思,“同辈”之间一般有一同的价值观念、经验、生活方法,具备年龄相近或者所关注的问题相同等特征。
    2013年,A大学学生工作部借鉴“朋辈原则”,在全校学生中设立“同伴互助心理委员”。低年级以班级为单位设立,高年级以系部为单位设立,需要做到全渗透和全覆盖。需要同伴互助心理委员能积极向本班或系部同学宣传心理健康和心理卫生方面的常识,有计划地组织拓展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按期参加校院两级组织拓展的培训、交流活动,帮助、配合学生工作部拓展心理健康教育。

    3.4依托四个载体:培训、活动、排查和干涉

    3.4.1拓展正常的状态培训

    一是抓好点上培训。学校学生工作部每年邀请国内知名心理健康教育专家,至少组织2场贴近学生生活和实质的心理健康教育讲坛,帮助学生达成个人心理健康和人格进步的双重促进。同时,各学院每学期至少组织大学生拓展两次心理健康常识专题培训。二是抓好导师培训。需要各学院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对学业导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帮助导师适合学会肯定的心理学常识,并把心理健康常识有机地结合在平时教育及有关的教学科研过程中。三是抓好同伴互助心理委员培训。对全校同伴互助心理委员按期组织拓展培训和交流,传授心理健康专业常识和有关的工作方法。

    3.4.2举办品牌化活动

    重视对学生心理活健康教育活动的顶层设计,重视设计覆盖面广、具备舒缓重压功能的活动版块。学校学生工作部已经连续三年举办“心灵的道路”大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活动月,通过主题班会、心理情景剧大赛、心理电影赏析、心理素质拓展、“一站到底”心理健康常识竞赛等活动,帮助学生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盲区,更好地管理我们的心理和情绪状况,正确处置心理重压。

    3.4.3推进步骤化排查

    依托学校心理健康中心,打造学生动态心理健康测试档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在每学期拓展学生心理健康测试,辅导员帮助重点做好新生入学时的心理健康测试工作。依据评测结果安排专业心理健康咨询师与筛选出的学生进行面议,再依据面议状况进行评估,筛选出心理危机高危个体,打造这类高危个体的心理健康档案,与学院主管学生工作领导、学业导师、辅导员一块对这类大学生做好危机的预防与转化工作。

    3.4.4采取立体化干涉

    打造完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三级预警系统。第一级预警系统由学院学生党支部、班级骨干、学生同伴心理互助委员等学生队伍组成,准时知道和学会周围同学的心理健康情况,一旦有异常状况发生,可以做到准时发现、准时向辅导员报告;第二级预警系统由学院副书记、主管学生工作的副院长、辅导员、学业导师等职员组成。导师和辅导员应深入到学生中去,有针对性地与学生谈话,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惑,对要紧状况要立即向学院有关领导、有关部门报告,并在有关专家指导下准时对学生进行干涉;第三级预警系统由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学生工作部、校医院、守卫处等部门和校外心理健康诊疗机构组成。负责拟定全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划,指导、检查和督促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各项指标的落实状况。按期召开专门会议,帮助协调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

    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大家提升认识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在探索中不断进步,在进步中不断革新。大学生心理素质的优化需要大学生坚持不懈地加大自己修养,需要学校的关注与看重,需要心理健康咨询职员的大力宣传与帮助,只有如此才能培养新?r期大学生好的心理素质,使他们具备好的性格特点品质和承受挫折的能力,让他们更自信地迈入角逐激烈的社会。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专业院校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4 中国人事人才网(https://www.xftgo.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1

  • 中国人事人才网微博

  • 中国人事人才网

首页

财经

建筑

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