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论文范本

点击数:572 | 发布时间:2025-02-18 | 来源:www.zaazh.com

    内容摘要] 课堂应该从“所有源自孩子的生活,再回归于孩子的生活”这一理念出发,珍视童心世界,通过学生的生活实质来生成,依据其真实感受来引导,一同解决日常的问题。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讲解了怎么样通过课堂教学的多种形式,去打动学生的心灵,去提高孩子的认知能力:一是情景化的课堂,诗意中丰富情感;二是生活化的课堂,体验中引导认知;三是趣味化的课堂,活动中自主感悟。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让孩子们在这种看上去一般的“感动”中丰富情感、提高认识、超越自我,体验着生命的增值和律动,从而全方位提高童年生活的水平。

    [关键字] 回归生活 珍视童心 提高认知

    “再简单的生命筵席,也会由于爱而倍感丰盛。当爱像明媚的阳光一样照彻寒冷的心房时,大家会发现,爱的本身就是一波弦音的震颤,一种花香的弥散,持久、热烈,从一双手到另一双手,从一个人到另一个人。”感动是一种积极、奇妙的心灵体验。在品德教育中,若让学生收成一份感动,就帮助他们体验了一次情感的升华,历程http://www.51uc.net.cn了一次心灵的旅游。孩子们在这种看上去一般的“感动”中丰富情感、提高认识、超越自我,体验着生命的增值和律动,从而全方位提高童年生活的水平。

    《爸爸妈妈关爱我成长》是浙教版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我的家庭”单元中的第三课。我在执教本课教学中本着从“所有源自孩子的生活,再回归于孩子的生活”这一理念出发,珍视“童心世界”这一非常重要的课程资源,通过学生的生活实质来生成、调整话题,依据其真实感受和反馈,来引导他们考虑、讨论、交流,一同解决日常的问题,提高道德认知。本人经过几次试教磨合,有非常大改观,使整个课堂在有弹性的预设下“动态生成”、精彩纷呈。现摘录课堂中的几个片段,来品味一下“动态生成,感动心灵”的精彩和深思探索。

    1、情景化的课堂,诗意中丰富情感

    苏霍姆林斯基说:“不要使学会常识的过程让孩子们感到厌烦,就不要把他们引入一种疲劳和对所有漠不关心的状况。而要使他们的整个身心充满欢乐。”创设巧妙的情境,让学习在孩子们开心的参与中变成一种享受,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这就是大家追求的理想境界。生活是道德的沃土,道德来自于斯、长于斯。课堂教学紧紧抓住了与学生生活态度、生活能力的形成有着密切联系的家庭生活故事,让学生有事可想、有话可说,课堂教学便自然进入了学生的生活,创造了道德体验的最好契机。

    教学片段:读爸爸妈妈的故事

    师:这节课,大家继续坐在家庭树下聊聊天,拉拉家常(课件演示“家庭树”,背景音乐为《可爱的家》)。今天,大家的话题是——(演示课件:点击家庭树上的树叶,弹跳出“爸爸妈妈”二字)

    师:同学们,你们今年几岁了?从出生到目前,你跟爸爸妈妈一块生活了几天?请拿起笔来算一算,怎么样?(在老师启发下,生动笔计算)

    生甲:3285天(鼠年出生的)。

    生乙:3650天(猪年出生的)。

    师:三千多个日子,大家每天和爸爸妈妈在一块,爸爸妈妈就像大家的守护神一样,呵护着大家的成长。他们呢每个人都是一本厚厚的故事书,记录着很多爱的故事。今天,就让大家一块用心去读一读吧(演示课件,出现字幕:读爸爸妈妈的故事。背景音乐为《世上只有母亲好》)。昨天,老师请大伙筹备一个爸爸妈妈的故事,哪个想第一个上来讲?

    学生诉说故事,有些还拿出照片和玩具等小物品:

    师:同学们,从你们的故事中,老师了解了爸爸妈妈所做的所有都是为了我们的孩子。这么多的故事,每个都那样朴素、感人,说也说不完。这类故事都可以化作一个字,你们说是什么呢?(请若干名学生回答,教师点击家庭树,从树叶上弹跳出一个个“爱”字,学生的脸上激荡着一阵爱的热浪)

    考虑:“读爸爸妈妈的故事”这一环节根据带入情境,引导启发,把学生带入了回忆中。加上背景音乐的巧妙渲染,教室里弥漫着浓浓的亲情环境,富有感染力,从而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表达欲望。在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中,师生一同解析着什么是爸爸妈妈的爱。如此情真意切理寓其中。我深深地领会到,只有创设好情景,才能引发心灵共振。

    1、筹备性——活动情景前要让学生做好认知心理筹备 斯普朗格说过:“教育的目的并不是传授或接纳已有些东西,而是从人的生命深处唤醒他沉睡的自我意识,将人的生命感、创造力、价值观唤醒。”教师要密切关注孩子的认知基础和心理状况,擅长调节儿童的情感,使他们对马上开始的活动充满期待。不然学生非常很难积极的态度投入学习。“昨天,老师请大伙筹备一个爸爸妈妈的故事,哪个想第一个上来讲?”学生在课前进行采集信息的筹备,对此有足够的心理筹备。学生诉说故事,有些还拿出照片和玩具等小物品,诉说有内容,诉说有深情,课堂氛围活跃。

    2、真实性——活动情景的内容需要是真实 学生的体验脱离了实质生活,其学习就达不到课程目的。假如学生诉说的东西在日常是不可能的,也就没办法触动学生的内心世界。诉说日常爸爸妈妈的故事对学生来讲是最有体验的,学生们争着诉说“有一次我发高烧,父母快点带我到医院看病,大夫说需要打吊针,由于我的静脉非常细,护士阿姨扎了好多针都没扎进来,疼得我直哭。父亲见了快点把我抱在怀中,轻轻抚摸着我的头。我感觉他的手在微微地发抖……”“有一次,我顶撞母亲,一句道理也听不进来,母亲气得打了我一下,我哭着跑到房间里,哭着哭着睡着了。后来听父亲说,母亲轻轻走进我的房间,用手摸着我的脸,还哭呢?”如此就使学生能真的从细微处领会到“爸爸妈妈的关爱”,萌发“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有多少深的情感。

    3、针对性——活动情境需要有明确的目的指向 布鲁姆说:“有效的教学始于了解期望达到的目的是什么”。教学目的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在教学中,无论活动内容还是活动形式,都应指向教学目的,为达成目的而服务。本教学片段一直围绕一个“爱”字,让学生察看爸爸妈妈,从生活入手,后来诉说 “关爱”的事例,再加课件的演示和温馨的音乐,一份真爱触动着学生的心灵。目前,品德新课程的活动性已被大伙常见同意,活动化教学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对“活动情景”为何而设还缺少考虑和研究,很多课堂活动由此成为无效劳动。只有察看并研究学生的生活,探寻到教育的契机,架设起学生生活与品德教育的桥梁,教育有哪些用途才能达成。

    2、生活化的课堂,体验中引导认知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因此,大家要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树立“教学即生活”和“生活即教学”的观念,“有意识地”把儿童带回到真实的生恬中去观查感受、体验、深思,并用 ‘‘美好生活”的目的去引导和提高真实生恬,使课堂教学体现实效性。

    教学片段:计算爸爸妈妈的爱有几斤

    师:多美的家庭树呀,一片片树叶都浸透着爸爸妈妈对大家的爱。我想把它叫作“亲情树”,喜欢这个名字吗?

    师(课件演示)瞧,“亲情树”上结出了很多“亲情果”,想不想采摘一个尝一尝?

    学生们一个个踊跃上台,点击“亲情果”。每点击一个“亲情果”,“亲情果”就落地,并弹跳出一个问题。

    生甲读题:请你计算一下,这么多年来,父母为你做的饭菜有多少斤?

    生甲:算不出来。

    师:为何?

    生甲:从没计算过。由于我有时吃得多,有时吃得少,我想吃那些、爱吃那些。父母都会想方法给我做。

    师:哪个能计算出来吗?

    生乙:不可以,大家长这么大,得吃多少东西才行呀!

    师:对呀,把刚出生时的小不点,抚培养今天的你们,父母想尽方法叫你们吃得饱,吃得营养,吃得健康,得费多少心思啊。 生丙读题:请你计算一下,这么多年来,父母天天接送你上学,走了多少路?

    生丙:从我家到学校要走半小时,天天早上是父亲接送你上学,走了多少路?

    生丙:从我家到学校要走半小时,天天早上是父亲送我,下午是母亲接我,有时我忘了带书本,爷爷还会给我送来。所以我一时计算不出来,但我想,加起来肯定非常长非常长。 师:我发现,这类问题大伙都没回答出来,为何呢?

    生甲:由于爸爸妈妈给予大家的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生乙:爸爸妈妈的爱没法计算。

    生丙:由于平常大家从末想过这类问题。……

    师:是啊,不只父母关心着你们,爷爷奶奶、姥爷姥姥也关心着你们,你们多幸福啊!这条长长的路上,每一个脚印里,都饱含着浓浓的爱…… 过去有人问,爸爸妈妈的爱有多少?(演示课件,出现字幕:爱有多少斤?)你们说呢?

    生甲:非常重非常重。

    生乙:非常沉非常沉。

    生丙:不可以用数字来计算。

    考虑:“以我为主,漠视别人”是目前少年的常见心理缺点。引导他们关注身边最一般的事、最常见的人,并让他们从中体悟出心灵的感动,或许是填补那份缺点的好方法。课件与问题的独具匠心设计,这类看上去容易却没办法回答的问题的出现,巧妙地携带学生们进入生活的回忆,用“无意识”导引“有意识”,用情感随着理性,充分激活了学生的情绪,加深了对爸爸妈妈之爱的体验。举一反三,如此的事件在日常比出皆是。以课堂为基点辐射生话,这才是品德课的终极目的。

    [1][2]下一页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专业院校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4 中国人事人才网(https://www.xftgo.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1

  • 中国人事人才网微博

  • 中国人事人才网

首页

财经

建筑

医疗